公司的价值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当前的价值即现值和未来增长的价值,从而得到一个简单的估值公式:
企业价值=现值+未来增长的价值折现
(资料图片)
如果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的资产状况包括无形资产及技术等的价值,那么,公司可参考的现值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
否则,如果公司的无形资产及技术等的价值未计入会计报表,可在评估基础上计入;如果公司之前购入的土地和房产等实际上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而大幅增值,但报表中却在逐年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减值,则也应该重新评估其价值后计入……总之,公司的现值通过账面资产净值加上评估调整基本上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数值。
未来增长价值的计算是价值评估中最难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具有较大的弹性,现有计算模型共有的核心理念是将未来公司的利润或现金流等折现。
未来若干年的数据很难准确预测,但是未来一年的预测数据其准确程度将大幅提高。因此,实践中我们往往在梳理和调整公司过去的财务账目后,再结合未来一年的预测数据进行估值。
应引起重视的是,由于各种估值方法的差异,不同行业企业适用不同的估值方法;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适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实践中的公司估值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公司各阶段的投资类型如图所示,实践中有A轮、B轮、C轮投资的叫法,此处将A轮、B轮归于风险投资阶段,将C轮归于PE阶段。
由于PE阶段完成后数年公司通常会IPO上市,因此也有人把PE阶段称为Pre-IPO阶段。
总体来说,在PE阶段之前,企业往往尚不具备盈利能力,投资风险较高;PE阶段开始,企业盈利能力增强,确定性更高一些。那么各阶段通常适用什么估值方法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1
种子轮、天使轮投资估值方法
对这两个阶段的投资谈不上使用哪种估值方法,因为所有的估值方法都是无效的,估值几乎完全靠拍脑袋。
说白了,这两个阶段的投资主要看中的因素是团队、是人,是基于团队及其执行能力的信任。
2
风险投资阶段常用的估值方法
风险投资阶段因为公司已步入正轨、产品和市场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盈利或微利,因此不适用市盈率法,比较普遍应用的是市销率法,即根据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参照行业市销率给予估值。
例如,过去一年的销售额为500万元、行业参考市销率为10倍,则公司融资时的估值可达5 000万元。
但很多新兴行业如互联网行业的公司,在风险投资阶段的早期如A轮融资时,虽然产品已投入运营并获得了不少的活跃用户,但有可能尚处于免费使用阶段或仍未找到变现的方法,因此销售额为0,此时也不适用市销率法。
对此,投资机构会根据活跃用户数(active user,AU)来估值:假设公司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50万人,每个用户按100元估值,则公司估值为5 000万元。
这意味着未来用户变现时,平均每个用户需要贡献100元以上的销售额,按照市销率法的估值才能超过5000万元,投资才不会发生浮亏。
假设某互联网行业公司A轮融资成功,在进行B轮融资时,月活跃用户数量为100万、年营业收入预估为500万元(即每个活跃用户平均贡献5元销售额)。
此时,假设A轮投资的机构不再继续投资、其他投资机构采用市销率法对公司进行估值,市销率仍为10倍,则公司估值为5000万元。可是,按照A轮的AU估值(每个活跃用户100元)可达1亿元!两种不同的估值方法差一倍!此时,原股东包括A轮投资者很可能不同意5 000万元的估值,但假如此时没有风险投资机构愿意给出更高的估值,就会产生两种处理方法:一是与投资机构协商,略微提高估值,作为A+轮融资进入;二是B轮融资失败,从而造成公司死于B轮融资。
3
PE阶段估值方法
PE阶段应用最为普遍的估值方法是市盈率法,即公司具备了较好的盈利能力,有了一定的净利润。
PE机构投资进入公司的主要目的是未来上市后退出。在这个阶段,无论用市盈率法、市销率法还是AU法估值,通常都能够取得比较接近的结果。
假设在这个阶段公司的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 000万人、年营业收入1亿元、净利润2 000万元,则用市销率10倍估值为10亿元;用AU法估值(每个活跃用户100元)也为10亿元;用市盈率法估值(市盈率50倍)也为10亿元!
如果这个阶段公司有营业收入但仍未实现盈利,那么融资过程中,机构如果采用市盈率法估值,公司估值为0,多数注重PE阶段投资的机构可能不会投资这样的企业。
此时,企业如果现金流紧张,只能退而求其次转而寻求B+轮融资,如果仍融不到资,公司就会死于C轮融资!因此,即使在PE阶段仍存在风险,倒在C轮融资的公司不在少数。
不同的投资机构,可能专注于不同阶段的投资,有的机构只做风险投资以及高风险、高收益阶段,有的则专注于风险相对小的PE阶段。
偏好不同,喜欢的估值方法各异。作为拟融资的企业,应该具备一定的常识,了解这些估值方法,一方面可以知己,知道自己现在价值几何;另一方面可以简单评估一下自己所处的阶段、适用的估值方法,甚至可以清晰地知道公司的运营该朝哪个方向努力。